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

信報
道別,在問好之時
撰文︰陳凱欣助理教授
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

「失去胎兒的一刻,世界好像頃刻間也倒轉了。本是準備新生命的來臨,卻突然面對生命的終結。」一位懷孕十周後經歷流產的準媽媽心聲。

在華人社會,夫婦通常在懷孕頭三個月裏,因怕胎兒「小器」而不會向外公報喜訊。這不盡是迷信守舊,事實上,首三個月屬於妊娠早期,胎兒發展還未穩定,流產機會較高。

根據統計,二十五至二十九歲的孕婦流產機率約為15%至27%,若孕婦為四十歲以上,流產率會提升到45%。當過了懷孕三個月後,母體健康及胎兒情況變得相對穩定,流產率會降至約3%。故此,如果事先張揚,一旦經歷流產,對夫婦來說難免會感到十分難堪和尷尬。然而,若夫婦二人選擇閉口不宣、獨自面對流產的事情,便難以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和安慰。

流產總是來得十分突然。理性上我們知道死亡是人生中不能逃避一部分,但當面對胎兒短暫生命時,往往會令人感到份外無助及挫敗。匆匆的話別,令人手足無措,亦令很多夫婦不知如何應對。為着失掉的胎兒,兩口子進入一段悲傷的旅程,靜悄悄地經歷哀痛。

有些人會疑惑,孩子還未出世,胎兒還未成形,準爸媽會很傷心麼?不少研究發現,流產後哀傷的程度與其他喪親經驗並沒有很大的差別,它往往是兩夫婦結婚以來前所未見的挑戰。

流產的經驗,對一些夫婦來說,是無形的失落、無聲的悲傷。他們哀悼的,是一個只在超聲波熒幕看過、卻從沒有親眼看見的胎兒;思念的,是一個只在肚皮裏輕輕跳動、卻未曾親身擁抱過的孩子。失去的,更不只是一個胎兒,而是一次懷孕及生產的機會,一個為人父母的夢想,一個建立理想家庭的願望。

哀傷,隱然且沉澱 

面對胎兒的離去,哀傷是正常和自然的反應,然而哀傷以外,還有種種自身對事件演繹而產生的情緒:對生命不公的憤怒、對未能保全胎兒的內疚、對願望落空的挫敗、及對未來的恐懼等等。不少夫婦避免讓旁人知道或擔心,他們會將一個需要沉澱過程的情緒,有意無意地埋藏起來。逃避及埋藏,就好像為自己提供保護,避免被情緒淹沒。

痛苦,有時是難以言喻的。雖令人難以承受,但經歷這份痛苦往往是哀傷歷程一部分。在這段時間,有些人可能會故意孤立自己,回想懷孕的短暫日子,更可能會感到空虛和失去盼望,因此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狀態,容許自己花些時間去逐步了解及接受事實。有人說:眼淚可洗滌痛苦。兩夫婦可做一些讓自己舒服的事情(如聽音樂、與明白自己的人分享感受等),來緩和自己的情緒。過了一段時間後,情緒稍為平伏,可嘗試多用理性的角度重新檢視流產的經驗和自責的原因,然後就會發現,事實並不如自己當初所想。

身邊的人對死亡及哀傷有自己的理解,當他們認為「應該」是時候重新投入生活,當事人其實仍然需要一段更長的時間走過哀傷。因此,倆夫婦可以一方面透過讓自己舒服的方式來抒發情緒,另一方面也容許自己逐步回復正常的生活規律。經歷流產的婦女,身體頓然失去了與孩子那份實質的聨繫,往往會出現若有所失的感覺。讓過去與胎兒「共度」的時光、點滴的回憶、對孩子的愛,成為心靈的養份和前行的力量,因為孩子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。

情緒既沒有「正常」或「異常」之分,也沒有正確或錯誤的方式去感受,更沒有時間表說明「你應該在何時開始或終結某些感受」。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步伐、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哀悼,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哀傷都是獨一無二的,要明白這是正常哀傷歷程的一部分,利用自己舒服的方式表達出來,可以幫助紓緩各種情緒和壓力。

經歷,是一個過程

流產的經歷或許會讓你對自己的人生觀或價值觀重新反思:例如家庭計劃和未來人生的規劃(「我一直以為『命運在我手』,但原來我根本不能控制生命。」),甚至宗教信仰(「為什麼(神)讓孩子離去?」「為什麼上天要懲罰我?」)等,或多或少會經歷一些衝擊。從成長的角度出發,哀傷不但是面對失去胎兒後正常的反應,更可以成為我們生命中的老師,為我們帶來反思和學習。不同的文獻均指出:創傷和喪親過後,人們往往會有所成長。這些正面的轉變包括在個人層面(例如解決問題的能力、獨立能力和自我形象的提升),關係層面(例如對人有更深切的同理心,與伴侶關係更緊密),以及人生觀方面(例如對生命意義有所反思)。

再來一次可以嗎?

在計劃再次受孕前,請找點時間,與伴侶想想,應把以往失去胎兒的經歷放於心裏哪個位置,在懷緬和尊重失去了的胎兒時,也要預留空間給將來的孩子。

流產往往導致夫婦失去了對懷孕的憧憬和盼望。再次的懷孕,會充滿着懷疑和不安,婦女更面對沉重的壓力、恐懼、焦慮;儘管努力保持情緒穩定,但仍活在流產的陰霾下。流產後未處理的悲傷、以及過度地追思痛苦,很可能令兩夫婦無法與將來的孩子投放情感及建立關係。有些夫婦分享,往後出生的孩子,根本不能取代失去了的那位。在2010年8月發表的英國醫學雜誌中,刊登了一項在蘇格蘭醫院進行的研究,發現婦女再次受孕的最佳時間是在流產後的六個月,讓她們有合理及足夠的時間去哀悼失去的胎兒。

在兩夫婦中,通常其中一位會比另一位較早認為自己準備好。由於再次懷孕是個共同的決定,伴侶的支持及同心是非常重要的關鍵。有研究表示,經歷了流產的婦女在得到充足的安慰、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下,有較高成功懷孕的機會。

所以,夫婦二人可以在嘗試再度懷孕前,利用時間好好建立身體及心靈的健康,好好照顧自己,並與伴侶分享感受。